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4:55 点击次数:156
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,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是相对比较广泛的,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,同时以个人身份在国民政府中任职,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军官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。
而在当时的宣传领域,这种合作可谓是尤为密切,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成员兼任秘书的毛主席,就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,顺便负责主编当时的国民党党报《政治周报》。那么作为我党高层的毛主席,究竟是如何成为国民党中宣部的代理部长的呢?
初得赏识
第一次国共合作中,两党的两位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和陈独秀,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党中宣部的部长,自然也离不开这两位领导人的赏识。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,陈独秀就已经注意到了毛主席的优秀之处,1917年陈独秀主编《新青年》的时候,就开始刊登毛主席的文章。
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,想要在长沙也成立类似的组织,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毛主席,专门写信将情况向毛主席说明,还寄去了共产党的一些刊物和中国共产党的章程,具体指导毛主席如何在长沙成立党组织。
不过当时的毛主席虽然认同共产主义思想本身,但是也始终主张在中国实现民众和民主派系的“大联合”。陈独秀考虑到毛主席的这种倾向,于是便邀请毛主席来到了广东省,帮助组建广东革命政府,那一年是1923年。
1923年,中共三大在广州市召开,毛主席以湘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会议。这次会议上大家对于同国民党合作本身并无异议,但是对具体的合作方式却产生了分歧,张国焘认为工人阶级必须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革命,所以不同意党内革命,也不同意在群众中建立国民党基层组织,更不同意党不组建自己的武装。
后来的发展证明,张国焘的一部分观点其实是正确的,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多数人在当时都反对张国焘的观点,因此党内合作的主张还是得到了通过。同时,毛主席在三大中也正式当选了中央局成员。
而在之后具体的国共合作过程中,毛主席和自己的同乡,国民党人谭延恺的关系愈发密切。后来的国民党一大中,毛主席在谭延恺的推荐下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,毛主席也借助这个身份,明里暗里的帮助否决了不少国民党右派不利于我方的提案。
后来右派提议政府实行比例选举制度,又遭到了毛主席的反对,毛主席在大会上直言:“现时比例选举制系少数党所运动出来的结果。本党为革命党,凡利于革命的可采用,有害于革命的即应摈弃。比例制有害于革命党, 因少数人当选即有力量可以破坏革命事业,是予少数派以机会也。本席根本反对本案,以为不能讨论,不能表决!”
毛主席在会上的表现,也引起了孙中山的重视,因此在国民党一大上毛主席被列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。
任命部长
一大结束后,毛主席开始出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。当时上海执行部可谓是右派的聚集地,所以毛主席其实很快就被人排挤走了,孙中山当时又在北京染病,毛主席只能在1924年12月回了湖南老家“养病”。
不久后,孙中山在北京去世,蒋介石,胡汉民以及戴季陶形成了国民党的新右派,这些人开始渐渐的掌握国民党的大权了。
1925年10月,毛主席在文章中写道:“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,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。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,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。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,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享有经济幸福,我们的伟大领袖虽死,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!”
毛主席的这篇文章,引起了当时的国民党主席,自诩为孙中山先生继承人的汪精卫的注意。当时恰逢广东成立了革命政府,汪精卫身兼数职实在是分不出精力,二者当时在政治光谱上又比较趋近,所以汪精卫便推荐毛主席担任国民党中宣部的代理部长。不过具体说,毛主席这个人其实还是易培基引荐给汪精卫的。
而就在毛主席刚刚开始主持国民党中宣部工作的时候,国民党党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,国民党右派分子林森组建了所谓的“西山会议派”,非法召开了所谓的“国民党第一届第四次中央执监委员会议”,要求取消所有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党籍。
而在粉碎“西山会议派”的过程中,毛主席多次发表文章,为大革命的存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如果当时林森成功了,那么今天中国的局面可能会和现实完全不同。因为国民党政府在1925年就会沦为军阀政府,北伐战争,很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...
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毛主席在1925年到1926年之交的那个冬天,就已经救了中国一次了...
后来在毛主席的经营下,国民党中宣部的很多实际做事情的成员,几乎都是共产党人了。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《政治周报》,后来甚至都是毛主席在主编,对于毛主席而言,这也算得上是一段特殊的经历。
Powered by 开云体育app网页版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